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暨第七届中国高校网络视听论坛在贵阳召开

2025年4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指导,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与贵州民族大学联合主办,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承办的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暨第七届中国高校网络视听论坛在贵阳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数智赋能·生态重构:网络视听内容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学界与业界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网络视听领域的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4月19日上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暨第七届中国高校网络视听论坛开幕式在贵州民族大学南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开幕式由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院长钟华教授主持。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院长钟华教授主持开幕式

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崔海洋教授致欢迎辞
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崔海洋教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向出席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与感谢。他回顾了贵州民族大学的发展历程与办学成果,并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信息获取途径与文化消费习惯正发生深刻变革。他呼吁各方携手并进,为推动网络视听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网络视听专委会主任王方教授致辞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网络视听专委会主任、南京艺术学院科研处处长王方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在积极拥抱新技术的同时,更应坚守人文主义、生态主义与审美主义的核心理念,推动网络视听的品质提升与价值引领。
开幕式后,第七届中国高校网络视听论坛主题报告环节正式启动,由网络视听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晖教授主持。

网络视听专委会副主任赵晖教授主持主题报告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胡智锋教授作主题报告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胡智锋教授以《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的新亮点、问题与前瞻思考》为题作主题报告。他以“全、正、活”三个关键词切入,系统剖析中国网络视听行业的发展态势与亮点,并指出行业在内容生产分散、行业结构松散、用户行为散漫等方面仍面临挑战。他强调,应从政策、社会、行业等多个维度进行前瞻性思考,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优酷执行总编李德顺作主题报告
优酷执行总编辑李德顺带来了题为《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与新机遇——AIGC是视听艺术的终结者,还是文艺复兴的重启者?》的报告。他指出,AIGC技术对视听艺术带来了变革性的挑战,但也为创作提供了新的机遇。面对技术浪潮,应积极构建人机共生的创作语法,通过锻造感知力和重塑感官经验,以人类独有的情绪与错觉抵御算法的冷峻判断,让“非理性”成为创作中的必要“噪音”。

快手科技副总裁余敬中作主题报告
快手科技副总裁余敬中以《视频大模型引领AIGC时代》为主题,分享了可灵AI大模型的核心数据、技术路径与实际应用。他指出,随着生成能力的增强,视频大模型将成为世界模拟器,为具身智能提供互动仿真环境,构建生成式AI、决策式Al、Al Agent、机器人形成联动,加速迈进通用人工智能(AGI)时代。

哔哩哔哩CEO助理卢雅君作主题报告
哔哩哔哩CEO助理、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卢雅君作了题为《从B站的内容破壁读懂新媒体破圈密码》的主题报告。她指出,B站具有极高的“含青量”,目前中国68%的90后和00后都是B站用户,其内容生态有助于激发年轻人的集体记忆与情感共鸣,从而增强用户粘性。她还向与会嘉宾推荐了不同类型的宝藏UP主,并提到2024年平台上已有近310万UP主获得相应收入,体现了内容创作生态的良性循环。
在主题论坛后,2024年“微光计划”颁奖仪式暨2025年“微光计划”启动仪式正式举行。网络视听专委会秘书长、南京艺术学院传媒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波副教授在发言中指出,自2024年“微光计划”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37所高校的180部参赛作品。经过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包括一等奖在内的15部获奖作品。此外,为表彰相关高校在组织动员方面的积极贡献,组委会特别设立了“最佳组织奖”。
“微光计划”宣传片
许波指出,2025年“微光计划”全新升级,将通过产业、平台、行业、资金与技术等多重维度进行系统赋能,全面开启“微短剧+”的新赛道。

2024年“微光计划”颁奖仪式现场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胡智锋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网络视听专委会主任、南京艺术学院科研处处长王方教授,江苏省网络视听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永忠,江苏华博在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迅,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院长钟华教授共同见证并启动2025年“微光计划”。

2025年“微光计划”启动仪式现场

期刊圆桌论坛现场
4月19日下午,第七届中国高校网络视听论坛同步举行了五场专题论坛,围绕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呈现出中国网络视听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新视野与新趋势。

专题论坛一现场
专题论坛一以“智能时代的视听变革”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时代视听行业的转型与发展,涵盖了生产困境、发展路径、伦理机制、感知重构、人文反思及人机共创等议题。论坛由网络视听专委会副主任、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校长罗思教授主持,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网络视听专委会主任、南京艺术学院科研处处长王方教授担任学术点评嘉宾。在点评环节,王方教授指出,当前网络视听研究日益呈现跨学科融合趋势,既涉及人文科学方法对内容和生产现象的分析,也引入社会科学视角审视技术伦理问题。他强调,面对AIGC时代人机共创的发展趋势,我们既要积极拥抱技术进步,也要坚守人文精神,推动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实现同频共振。

专题论坛二以“网络微短剧的叙事创新”为主题,围绕微短剧的制片模式、AIGC技术应用及叙事策略等议题展开深入探究。论坛由网络视听专委会秘书长、南京艺术学院传媒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波副教授主持,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秘书长兼网络视听专委会副主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程樯教授担任学术点评嘉宾。在学术点评环节,程樯教授指出,微短剧这一命名对学界的研究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商业属性已突破了传统影视的概念。然而,微短剧发展过程中仍面临内容同质化等问题,亟需在理论层面进行深入反思。许波副教授强调,微短剧研究应构建全新的研究范式,深入探讨其底层逻辑,避免受传统影视研究范式的局限。

专题论坛三以“网络视听与文化赋能”为主题,汇聚了学界与业界的专家学者与青年才俊,共同探讨数智时代网络视听与文化融合的前沿命题。论坛由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邬建中教授主持,网络视听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晖教授担任学术点评嘉宾。在学术点评环节,赵晖教授高度评价了嘉宾发言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指出本次论坛围绕“数智赋能”这一主线,深入探讨了国际传播策略、文旅融合模式、非遗创新路径、技术应用场景等多个领域,为网络视听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多维启示。她呼吁学界与业界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以技术创新驱动生态重构,推动网络视听在文化赋能中发挥更大作用。


专题论坛五为研究生论坛,来自多所高校的10余位研究生,围绕当前网络视听领域的热点话题展开交流与探讨。本论坛由网络视听专委会副秘书长、华南理工大学智能媒介与未来影像研究中心主任张陆园副教授主持,由《视听理论与实践》编辑部副主任、山西传媒学院周怡帆副教授担任学术点评嘉宾。在学术点评环节,周怡帆副教授充分肯定了各位同学选题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指出本场论坛覆盖了网络视听领域的多个前沿议题,展现出新生代学者问题意识与思考能力。她针对具体发言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修改建议,鼓励同学们进一步挖掘研究主题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完善研究内容,并积极将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学术论文。
4月20日上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网络视听专委会秘书长、南京艺术学院传媒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波副教授主持会议,并详细介绍了2025年度工作重点,与会理事就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网络视听专委会主任、南京艺术学院科研处处长王方教授总结发言。至此,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暨第七届中国高校网络视听论坛圆满闭幕。